柞水孝歌历史悠久,在柞水民间广为流传,为百姓所喜爱。柞水孝歌始于公元前 802年。张仲家住柞水东川,其母以贤孝著称,谆谆教诲培养张仲成为国之栋梁,后张仲入相,辅佐周宣王振兴周室,被宣王称为贤相张仲孝友。(《纲鑑》西周纪?宣王栏目记载)。贤相张仲老母作古时,张仲将其母贤孝事迹哭诉于宣王,悲切哀伤,宣王感张仲孝道,率文武百官翻越秦岭义谷道(秦楚古道)至张仲家吊唁,宣王的鼓乐声和张仲的哀哭腔调成为孝歌的原始腔调。因张仲孝义,宣王特封柞水县为孝义川,自此柞水就有孝义故里之美称,孝歌由此而来。后来当地人过世,均效仿张仲哭灵唱孝歌颂扬亡者功德,孝歌逐渐成为当地人祭奠亡者的主要仪式,传播到相邻的镇安、山阳、湖北等地。
孝歌是在人死后唱的一种民俗歌曲,是围绕死人唱,唱给活人听的挽歌。歌手三人,各操鼓、锣、钹等打击乐器,踏着节拍,绕棺而歌。自天黑开始,唱至天明休止,中间不歇。有唱一夜的,也有唱三、五夜的。其套数分三部分:开头部分曰开歌路, 从门楼外起唱,走走停停,唱至棺前而中止。中间部分曰正歌,是孝歌的主体部分。内容有颂扬亡者功德、人生趣事和历史故事。结尾部分曰还阳,从棺前向门外急走快唱,曲调《两头忙》, 行腔高亢短促,一句一顿。唱至门楼外,则掷乐器于地,宣告终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