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2011年—2015年)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也是我县推进率先突破发展、加快建设陕南经济强县、打造关天经济区最具活力县域板块的关键时期。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重点,科学谋划好未来五年的发展至关重要。根据中省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柞水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 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发展成效和存在问题
十一五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全县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和陕南突破发展战略部署,强化工作举措,狠抓工作落实,如期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1、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1%,十一五末达到28.3亿元,是十五末的2.8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0.1%,累计达到79.1亿元,是十五期间的10.5倍;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35.3%,十一五末达到2.72亿元,是十五末的4.5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7%,突破亿元大关,是十五末的4.8倍;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2.7%,十一五末达到32.78亿元,是十五末的5.9倍。
2、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十一五末,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2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6亿元,三次产业比由十五末的18:33:49调优到十一五末的12:47:41。矿产冶金、生态旅游、现代医药三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21.4亿元,三大主导产业提供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55%,三大主导产业支撑县域经济的格局基本形成。
3、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全面推进,治理水土流失490.7平方公里,实施退耕还林29万亩、天然林保护30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6.5%。节能降耗有序推进,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1%。环境保护全面加强,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五年累计完成SO2削减1791吨,COD削减93吨。
4、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扩城工程、重点镇和集镇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城乡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城区建成面积由十五末的2.5平方公里扩大到十一五末的4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达到6.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5%,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8平方米、绿地面积6.5平方米。农村水、电、路、视、讯、居等基础设施条件和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
5、社会事业均衡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两基攻坚和普实工作,双高普九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高考和中考水平稳步提升。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条件不断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进,药品三统一工作全面展开。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稳定控制在95%以上,文化、广电、体育事业不断加强,县、乡(镇)、村三级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6、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落实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狠抓四大农民增收项目,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84元,分别是十五末的2.3倍和2.7倍。全县消费市场更加繁荣,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2亿元,是十五末的2.2倍。
总体来看,十一五时期是置县以来我县发展速度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快速成长的优势产业和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不断加强的社会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大局,为十二五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不断提升的对外开放水平、逐步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为十二五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专栏1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
|||||
指 标 |
单位 |
十一五
规 划 |
2010年
预计 |
规划增
长率(%) |
实际增
长率(%) |
一、生产总值 |
亿元 |
27.8 |
28.3 |
15.9 |
16.1 |
二、人均生产总值 |
元 |
16600 |
18080 |
23 |
24 |
三、工业增加值 |
亿元 |
9.4 |
9.9 |
28.3 |
28.7 |
四、财政总收入 |
万元 |
22800 |
27200 |
30.6 |
35.3 |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
万元 |
8800 |
10689 |
31.7 |
37 |
五、五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56.6 |
79.1 |
-- |
-- |
六、高速公路总里程 |
公里 |
22.3 |
34 |
-- |
-- |
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5.12 |
5.2 |
16.6 |
16.9 |
八、劳务输出人数 |
万人 |
14 |
15.7 |
-- |
-- |
九、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3.5 |
3.1 |
-- |
-- |
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 |
30 |
35 |
-- |
-- |
十一、工业废气处理率 |
% |
80 |
90 |
-- |
-- |
十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
% |
65 |
95 |
-- |
-- |
十三、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 |
60 |
73 |
-- |
-- |
十四、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 |
% |
30 |
30 |
-- |
-- |
十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
% |
90 |
96 |
-- |
-- |
十六、常住人口 |
万人 |
16.8 |
15.65 |
-- |
-- |
十七、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 |
% |
98 |
98.84 |
-- |
-- |
十八、人口自然增长率 |
‰ |
2 |
2.28 |
-- |
-- |
十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8500 |
15675 |
4.6 |
18.2 |
二十、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2206 |
3684 |
10 |
21.8 |
二十一、城镇化率 |
% |
35 |
35 |
-- |
-- |
二十二、森林覆盖率 |
% |
65 |
66.5 |
-- |
-- |
二十三、粮食播种面积 |
万亩 |
17.8 |
17.9 |
-- |
-- |
二十四、五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
平方公里 |
350 |
490.7 |
-- |
-- |
在充分总结十一五发展成就的同时,还应该看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欠发达的县情还没有改变。从发展阶段看,我县还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初级阶段,农业基础差,农村发展较慢,农民收入偏低;工业结构不尽合理,科技含量低,产业依赖工业、工业依赖矿产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城镇发展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较低;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低。从发展方式看,循环经济模式刚刚建立,高耗能、高排放的粗放经济仍占主导,节能减排压力大,产业聚集度不高,层次低,链条短,特别是发展与环保、安全的矛盾仍然突出,加快发展的制约因素依然很多。从发展动力看,关键领域和环节改革滞后,体制机制创新活力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人才引进滞后,对外开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从发展进程看,我县还处在加快发展的起步阶段,经济总量小,基础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2010年经济综合实力虽在陕南片区中位居前列,但在关天经济区和全省的排名仍然比较靠后。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时期,我县发展面临的仍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发展环境。从外部发展环境看,一是金融危机没有改变世界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国家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陆续出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扩大居民消费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为我县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方面将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倾斜,省上出台了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12个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更加重视优势特色产业和重点区域建设,为我们向上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和项目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国家制定出台的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将我县定位为三级城市,为柞水加快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充足的空间,不仅能够充分享受国家在金融、土地、财税、项目等方面的支持,而且可以在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更加有利于我县加快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推进优势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四是大西安都市圈、关中先进设备制造业基地规划直接将我县纳入其中,使我县成为西安及关中地区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再加之交通条件的根本改善,使柞水贴近西安、融入西安的区位优势更加显现,在服务西安、依托西安中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这是我县未来新的、最大的经济增长点。从我县发展形势看,十二五期间,正处在加速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经济发展由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转变的关键阶段。随着山柞高速公路、西康铁路二线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开工建设,我县区位、资源、市场及要素成本优势不断上升,加快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日益向好。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协调发展,我县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国内500强企业落户柞水,以大西沟铁矿矿钢一体化为重点的重大矿产冶金项目、以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为重点的重大生态旅游项目和以医药龙头企业上市融资为重点的现代医药项目,将成为县域经济新一轮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
十二五期间,我县发展也面临许多挑战:一是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全球经济增速减缓与我国周期性结构调整叠加,国内经济持续增长难度增加、预期减弱,我县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的压力加大。二是美欧等西方国家出现再工业化倾向,国内新一轮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东部沿海地区抢占先机,中西部地区竞相发展,加大了我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难度。三是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更加凸显,国内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更加突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成本扩张的发展模式受到严重制约,加大了我县发展矿产冶金工业和节能减排的压力。四是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将发生重大转型,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公共需求急剧增长,社会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呈现多元化,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各种社会矛盾将会呈现多发的态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更为艰巨。
综合判断,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释放潜能、率先突破、缩小差距的总体特征,进入新一轮重要发展期。一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人均生产总值由1.8万元向4万元靠近,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经济社会发展整体上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在转变中促发展、在发展中促转变是十二五发展的主旋律,必须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由粗放增长向集约发展转变,由投资拉动为主向投资、消费、出口协同拉动转变,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和主动权。三是推进社会民生改善的突破时期。改善民生、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十二五社会建设的战略重点,必须加快调整分配结构,把公共财力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深入推进民生八大工程,力争使我县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赶上并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四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时期。绿色、低碳、生态、安全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追求,必须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必须牢牢把握、大有可为的一个重要时期。全县上下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局面,倍加珍惜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强化忧患意识,深化县情认识,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
第二章 总体要求及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和项目带动、城镇带动、开放带动战略,始终坚持一个目标揽全局、两大工业立支柱、三大产业为主导、四大项目促增收的发展思路不动摇,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一区三基地,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确保城乡居民财富有较大幅度增加,确保全县社会和谐稳定,奋力推进率先突破发展、建成陕南经济强县、打造关天经济区最具活力的县域板块。
二、发展原则
——坚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柞水所有问题的关键,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发挥优势,释放潜能,瞄准先进,实施赶超,更加自觉地推动加快发展。
——坚持调整结构转型发展。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强化产业融合,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区域互动,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扩大投资和促进消费双拉动,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坚持为了人、依靠人、发展人、富裕人,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和战略思维,敢于先行先试,创新体制机制,用好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努力实现多元化发展和包容性增长。
三、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末,实现循环经济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民生和公共服务保障三个上水平,全县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四项指标翻番。经济社会发展在商洛率先突破、在陕南保持上游、在关天经济区争先进位。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跨越。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以上,达到7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47倍;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7%,达到4.08万元,是十一五末的2.26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1%,累计达到300亿元,是十一五的3.79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达到11.9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29倍;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1.5%,达到7.2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65倍;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1.2%,达到2.8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62倍;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5%,突破百亿元大关,是十一五末的3.0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6.2%,达到3.32万元,是十一五末的2.1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8%,达到8000元,是十一五末的2.17倍。
——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三次产业比由十一五末的12:47:41调整优化到8:56:36,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43%以上,三大主导产业提供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65%以上。
——生态环境更加优良。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16%,COD氨氮削减20%、SO2氨氧化物削减1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市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以内,主要河流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规划要求,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空气环境质量好于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30天以上,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废物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
——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新老城区一体化,城区面积达到10.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8.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8%以上。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初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城乡医药卫生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以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科技、文化、体育、广电、残疾人等社会事业明显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公共安全防控能力大幅提升。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增加,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年均控制在3%左右,城乡居民居住、出行和享受服务的条件明显改善。
专栏2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
|||||||
类 别 |
指 标 |
2010年 实 际 |
十二五 规 划 |
市规划 |
年均增 长(%) |
市增速(%) |
属 性 |
经 济 发 展 |
生产总值(亿元) |
28.3 |
70 |
650 |
16 |
15 |
预期性 |
人均生产总值(元) |
18080 |
40816 |
26100 |
17.7 |
15 |
预期性 |
|
财政总收入(万元) |
27200 |
72000 |
500000 |
21.5 |
20 |
预期性 |
|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万元) |
10689 |
28000 |
250000 |
21.2 |
18.3 |
预期性 |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79.1) |
〔300〕 |
〔2500〕 |
20.1 |
20 |
预期性 |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
5.2 |
11.9 |
200 |
18 |
18 |
预期性 |
|
高速公路总里程(公里) |
34 |
81 |
378 |
— |
17.6 |
预期性 |
|
经济结构 |
R&D经费占GDP比重(%) |
1.5 |
2.5 |
2.5 |
— |
— |
预期性 |
工业增加值比重(%) |
34.6 |
45 |
40 |
— |
— |
预期性 |
|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
41 |
35.7 |
40 |
— |
— |
预期性 |
|
城镇化率(%) |
35 |
48 |
48 |
— |
— |
预期性 |
|
资源环境 |
耕地保有面积(万亩) |
14.7 |
14.5 |
298.5 |
— |
— |
约束性 |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 |
〔20〕 |
〔16〕 |
〔15〕 |
— |
— |
约束性 |
|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M³/万元) |
125 |
115 |
|
— |
— |
约束性 |
|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35 |
50 |
50 |
— |
— |
约束性 |
|
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73 |
85 |
80 |
— |
— |
约束性 |
|
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 |
30 |
85 |
80 |
— |
— |
约束性 |
|
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 |
100 |
100 |
100 |
— |
— |
约束性 |
|
COD、SO2减排率(%) |
14.5、73.2 |
20、10 |
|
— |
— |
约束性 |
|
森林覆盖率(%) |
66.5 |
72 |
66 |
— |
— |
约束性 |
|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 |
490.7 |
350 |
4000 |
— |
— |
约束性 |
|
人民生活 |
总人口(万人) |
15.65 |
17.15 |
249 |
— |
— |
预期性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2.28 |
5 |
5.8 |
— |
— |
约束性 |
|
解决贫困人口(万人) |
〔2.9〕 |
〔1.3〕 |
〔40〕 |
— |
— |
预期性 |
|
城镇新增就业(人) |
〔3880〕 |
〔5000〕 |
〔260000〕 |
— |
— |
预期性 |
|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万人) |
〔15.7〕 |
〔20〕 |
〔200〕 |
— |
— |
预期性 |
|
转移农村人口(万人) |
〔0.5〕 |
〔2〕 |
〔32〕 |
— |
— |
预期性 |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1 |
4.5 |
4.5 |
— |
— |
预期性 |
|
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 |
15 |
40 |
40 |
— |
— |
预期性 |
|
城市绿化率(%) |
41 |
45 |
42 |
— |
— |
预期性 |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15675 |
33200 |
30000 |
16.2 |
15 |
预期性 |
|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
3684 |
8000 |
8000 |
16.8 |
15 |
预期性 |
|
注:〔 〕表示五年累计数。 |
四、空间布局
——功能布局。着眼融入关天经济区,统筹考虑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区域特色,科学确定区域发展布局,建设以三廊六区九点为布局的西安第二生活区,以小岭工业区为核心的钢铁工业及有色金属材料基地,以盘龙生态产业园为核心的现代中药生产加工基地,以汇生源、金台、杏坪等农业园区为依托的绿色农产品基地,形成以一区三基地辐射带动全县发展的格局。
——城镇布局。围绕建设关天经济区三级城市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整体谋划城市建设和城镇化发展,基本形成以乾佑河、社川河、金井河为轴线的城镇空间格局,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小城镇为支撑、以中心村为依托的城镇体系。
——产业布局。按照全县抓主导、区域抓特色的要求,不断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乾佑河流域重点发展现代医药和生态旅游产业,社川河流域重点发展矿产冶金产业,金井河流域和其他流域的纵深地带重点发展绿色农产品产业。
——经济核心区布局。以产业开发和重大项目为抓手,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着力打造以矿产冶金为主导的小岭工业区、以现代医药为主导的盘龙生态产业园、以生态旅游为主导的营盘旅游产业园和县城商贸流通集散地等四个经济核心区,使之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带动县域经济突破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强目标。
——生态保护布局。以争创全国生态示范县为目标,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型经济,着力构建以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柞水溶洞风景名胜区、九天山森林公园、五华山森林公园及乾佑河、社川河、金井河上游水源保护地为核心,辐射全县的生态保护体系,努力实现生态强目标。
第三章 产业兴县
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为重点,按照 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促进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对接,形成产业集群的思路,做强矿产冶金,做精生态旅游,做优现代医药,做大绿色农产品,加快形成黑色金属采选及加工、有色金属和贵金属采选及加工、非金属采选及加工、尾矿等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旅游开发、现代中药生产及加工、绿色食品生产及加工等七大产业链,大力实施
专栏3
1212工程 |
1个产值超70亿元的产业,即黑色金属采选及加工业;2个产值超20亿元的产业,即现代医药产业和有色金属及贵金属加工业;1个产值超5亿元的产业,即非金属加工业;2个产值超3亿元的产业,即尾矿综合利用产业和绿色农产品加工业。 |
一、做精生态旅游,建设西安第二生活区
抓住省市打造人文陕西·山水秦岭、秦岭最美是商洛品牌和实施旅游精品工程的机遇,坚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的发展理念,按照三廊六区九点建设架构,做精生态旅游,重点完善牛背梁生态景观旅游区、溶洞风景名胜区、凤凰古镇民俗风情区和县城综合服务接待区四大旅游版块,逐步开发九间房、丰北河高山景观等特色旅游景点和红岩寺红色旅游基地,全面建设西安第二生活区。
——景区景点建设。坚持速度与质量、内涵与外延相结合,推进景区精品化建设,加快牛背梁生态景观旅游区、溶洞风景名胜区和凤凰古镇民俗风情区三大核心景区建设,提高景区质量和发展水平。依托营盘旅游产业园,加快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二期开发、秦楚古道、秦岭狩猎俱乐部等生态旅游项目建设。深入推进柞水溶洞景区深度开发,着力实施百神湖、西甘沟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将柞水溶洞建成国家级地质公园。稳步推进凤凰古镇保护与开发,加大古民居、老街老店保护和修复,恢复老作坊和荷塘、稻田、水榭,建成水上乐园。十二五末,力争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创建
——配套设施建设。围绕游憩颐情、购物消费、康体养生、异地养老四大功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提升旅游发展承载能力。改造提升牛背梁、柞水溶洞、凤凰古镇三大核心景区交通、停车场、邮政通讯、环境卫生、导游标识等设施,加快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综合服务区、S102溶洞段改线、凤凰古镇异地养老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陕西五洲(万国)生态度假酒店、安沟旅游度假区和一批度假山庄、星级宾馆等旅游配套设施,升级改造现有农家乐,扶持与农家乐相配套的生态农业和庭院旅游项目建设,推动农家乐集群化、多样化发展。积极发展特色饮食、休闲娱乐、旅游购物等配套服务业,最大限度满足游客消费需求。
——特色文化开发。加大旅游文化开发力度,引导南北交融的移民文化、敬天惜物的生态文化、风味各异的饮食文化、救世养生的中药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相融合,深入挖掘整理具有地方特色的山野饮食、民居民俗、传统曲艺及手工艺,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位。进一步提高以柞水渔鼓为代表的地方曲艺编排和表演水平,柞水渔鼓积极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建设,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大众化、精品化的特色文化剧目。依托传统手工艺和生活习俗,研究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旅游商品和特色食品,大力开发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不断丰富旅游消费市场。
——客源市场开拓。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旅游名县的目标,以南山柞水,景天洞地为形象主题,以诗画山水,梦幻田园为创意基调,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原则,采取传统媒体、网络平台、户外广告、节会推介、包装旅游大篷车等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方式,不断提高旅游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抓住我县纳入国家精品旅游线路和陕西省
专栏4
旅游产业项目 |
景区景点建设。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二期开发、秦楚古道开发、药王沟旅游开发、四方山景区综合开发、秦岭狩猎俱乐部、凤凰古镇保护与开发、九天山公园、小沙栗沟生态旅游、天平山旅游综合开发、赤水沟旅游开发、五华山(东坡)公园、溶洞景区百神湖旅游开发、丰北河乡旅游开发等项目,总投资30.1亿元。
配套设施建设。锦苑盘谷山庄续建、岭南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九锦山庄(龙王沟)、安德鲁西亚度假山庄、盘龙酒店、秦岭药用植物老年养生园、柞水药浴药膳药疗中心、陕西五洲植物观赏园及度假酒店、800万吨公辅设施开发、溶洞景区综合配套服务设施、营盘旅游产业园基础设施、农家乐集中区建设、秦岭药用植物养生园等项目,总投资30亿元。 |
二、做强矿产冶金,打造关天经济区钢铁工业及有色金属材料基地
坚持以矿钢一体化项目为重点,以铁、铜、金、钼、钒、钛、重晶石等优势资源为依托,加快矿产企业技术改造,加速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积极开发下游产品,推进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培育四大矿业链,力争十二五末矿产冶金产业产值突破70亿元,矿产开发全面由资源采选向精深加工转型。
——黑色采选及深加工产业链。以优势铁矿资源为依托,围绕铁矿采选、钢铁冶炼加工以及相关配套产业,发展矿钢一体化产业链,加快培育功能互补、协作有序的产业集群,加大尾矿资源开发,充分利用工业废气、余热、余压等,促进循环生产、价值提升和生态保护,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梯级利用。
——有色及贵金属深加工产业链。以金、银、铜、钒、钼等资源为依托,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工艺,重点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利税、污染小、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的精深加工项目,加快形成有色及贵金属深加工产业集群,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发展之路。
——非金属深加工产业链。以重晶石、石灰石、莹石、石英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为依托,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序开发医药级、化工级、油田级等层次的重晶石深加工产品和其它非金属矿产品,形成非金属深加工产业链。
——尾矿综合利用产业链。利用县内大量的铁尾矿资源重点发展微晶玻璃、陶瓷和水泥等产品,对其它尾矿重点进行矿井充填,以及还田复垦、生产建筑材料、土地改良等方面的综合利用。同时,大力推广矿山废渣的开发利用,最终实现矿山采选零排放的目标。
专栏5
矿产冶金产业链项目 |
黑色采选及深加工项目。大西沟800万吨菱铁采选、金鑫矿业智达200万吨钒钛磁铁矿、沙巴沟铁矿采选、南沟铁矿采选、金正球团矿二期、100万吨烧结矿、海绵铁生产、60万吨轧钢、同兴公司30万吨油井管等项目,总投资73.38亿元。
有色及贵金属深加工项目。丰北河金世泰金矿采选、细菌氧化提金、上源矿业钼矿采选、环宇公司铜矿扩建等项目,总投资8.1亿元。
非金属加工项目。万青石材厂、石英矿综合开发、重晶石综合开发、石灰石综合利用开发、秦龙矿泉水开发等项目,总投资7.9亿元。
尾矿综合开发利用项目。铁尾矿微晶玻璃、菱铁矿尾矿水泥、天长公司尾矿渗水砖、宝丰建材尾矿利用、市政园林建材等项目,总投资5.87亿元。 |
三、做优现代医药,打造关天经济区现代中药生产加工基地
坚持园区承载、龙头带动、基地支撑、科技引导的思路,进一步完善盘龙生态产业园综合配套功能,加快入园项目建设,提升发展内涵,着力构建现代医药产业完整体系。
——抓好药源基地建设。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以发展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基地为重点,突出中药良种繁育和规范化种植两个环节,坚持野生抚育改造和人工种植并重,主攻山地木本药材,继续大力发展五味子、金银花、红豆杉、秦艽、猪苓、板蓝根等地道中药材,推进药源基地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全力打造秦巴现代药苑—华中五味子种植示范基地。着重建设规范化五味子、金银花、连翘木本中药材基地和重楼、丹参、盘龙七等草本中药材GAP药源基地项目。到十二五末,订单种植草本药材稳定在2万亩,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10000亩,发展木本中药材30万亩以上。
——提高医药企业生产能力。依托资源优势和盘龙公司等骨干企业,积极引进和吸纳秦巴山区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华中五味子综合开发、金银花综合开发、红豆杉综合开发等系列项目落户园区,重点开展药物有效成分提取,中药饮片、制剂和保健品的研发生产,延长医药产业链条,形成产业多元化、产品多样化发展模式。引导和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作等形式提升自身实力,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继续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产品结构升级,促进企业扩大规模,力促盘龙公司2012年成功上市、欧珂公司2015年成功上市,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推进产业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不断壮大园区经济。到十二五末,全县实现中药产业产值20亿元以上。
——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依托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医药产业服务体系和科技平台建设。全力支持盘龙、欧珂等医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加大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力度。继续支持医药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合作,充分利用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优势,着力推动盘龙公司、欧珂公司等医药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扩大基础研究,对传统中药产业进行改造,运用现代制药新工艺、新技术建立中药加工体系。重点抓好盘龙七、醋酸棉酚和中药配方颗粒饮片等传统骨干产品二次研发及系列产品开发工作,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培育名牌产品。推进中药饮片、中药萃取物、配方颗粒、药膳汤料和系列保健品的产业化生产,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和知名企业,全面提高医药工业的品牌效应和现代化水平。
专栏6
医药产业项目 |
药源基地建设。 规范化五味子生产基地、中药材基地建设、猪苓基地建设及产品开发、秦艽基地建设等项目,总投资6.1亿元。
产品研发。华中五味子综合开发、金银花综合开发、红豆杉综合开发、秦巴山区(柞水)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等项目,总投资3.35亿元。
生产加工。复方醋酸棉酚片生产线、灵丹痛风康生产线、葛根药用成份提取加工、中药免煎颗粒生产线建设、代用茶生产线建设、盘龙公司扩能、欧珂公司扩能等项目,总投资4.1亿元。
科技创新。陕西省风湿与肿瘤制剂工程研究中心、欧珂中药研究院等项目,总投资0.69亿元。 |
四、做大特色农业,打造关天经济区绿色农产品基地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销售前景好的绿色农产品,努力把柞水打造成关天经济区绿色农产品基地。
——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思路和因地制宜,规模发展的要求,促进特色产业向优生区、示范园集中,着力打造万亩无公害蔬菜、十万头生猪、百万只土鸡和20万亩林果四大特色产业带,逐步形成绿色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
——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以开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整体认定和创建绿色农产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为重点,加强基地认定工作,加快产品认证和基地认定一体化进程。在全县建立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50万亩,畜牧养殖基地规模达到100万头(只)以上,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达到32个、绿色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达到7个、有机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达到3个。
——绿色农产品经营主体培育。按照巩固提高一批,改造壮大一批,培植发展一批的思路,着力培育汇生源、亿升核桃、农贸实业、新田地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帮助其改进生产工艺,更新生产设备,尽快达到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生产要求,增强龙头企业发展后劲。规范绿色农产品交易市场,增设县内外绿色农产品专营门店,形成绿色农产品销售网络,树立柞水绿色农产品品牌。
专栏7
绿色农产品基地 |
核桃基地产业县、板栗基地产业县、金井河流域生态农业产业园、绿色农产品基地、马台乡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凤凰镇农业产业园、畜牧养殖小区等项目,总投资11.17亿元。 |
第四章 工业强县
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大项目支撑、大集团引领、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的思路,把推进工业化进程摆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快构建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支柱工业,着力培育骨干企业,不断增强工业的整体实力和区域经济竞争能力。到2015年,力争全县实现工业产值100亿元以上。
一、工业集中区平台建设
加快小岭工业区和盘龙生态产业园路网、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配套服务体系,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园区服务能力,巩固和发展两大工业集中区承载两大支柱工业格局。抓住省上将盘龙生态产业园列入县域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和省
二、龙头企业培育
加强企地联手合作,大力扶持壮大一批有潜力、有基础的龙头企业,使其成为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和骨干企业。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优先为大企业配置优势资源,鼓励企业重组和产权多元化,支持县内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对重点龙头企业实行挂牌保护,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环境良好。引导和支持重点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增加科技含量,实现多元发展、加速发展,加快县域工业化进程。以建立循环型企业为重点,大力扶持陕西大西沟矿业有限公司、同兴公司、陕西盘龙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欧珂药业公司、柞水金正公司、柞水县金鑫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柞水县博隆矿业公司、柞水县华泰矿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柞水泰和铜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汇生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亿升公司等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和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环境污染小的创新型企业,力争到十二五末,规模工业产值达90亿元以上。
专栏8
工业龙头企业(项目) |
||||
企业(项目)名称 |
十二五末 |
|||
产值(亿元) |
销售收入(亿元) |
实现税金(万元) |
||
现
有
企
业
达
产
达
效
产
能 |
陕西大西沟矿业公司 |
12 |
10.8 |
18000 |
博隆矿业公司 |
1.6 |
1.3 |
1550 |
|
三星矿业公司 |
3 |
1.9 |
2600 |
|
金鑫矿山公司 |
1.4 |
1.2 |
1200 |
|
华泰矿业公司 |
1.3 |
1.2 |
1100 |
|
金正公司球团厂 |
6 |
5 |
2500 |
|
宝盛公司 |
7 |
5.8 |
140 |
|
国宝公司 |
1.5 |
1.2 |
1200 |
|
盘龙制药公司 |
6.2 |
5.2 |
3300 |
|
欧珂公司 |
2.5 |
2.1 |
600 |
|
汇生源生态农业公司 |
1.8 |
1.5 |
2000 |
|
亿升公司 |
3 |
2.6 |
300 |
|
小 计 |
47.3 |
39.8 |
34490 |
|
重
点
项
目
新
增
产
能 |
大西沟800万吨菱铁开发 |
26 |
23.4 |
28000 |
同兴公司30万吨油井管 |
24 |
20.4 |
7300 |
|
盘龙公司扩能 |
20 |
17 |
10000 |
|
金正120万吨球团矿扩建 |
7 |
6.3 |
2800 |
|
金鑫公司200万吨钒钛磁铁矿 |
6 |
5.4 |
4300 |
|
丰北河金世泰金矿扩建 |
3.6 |
3.2 |
3600 |
|
细菌氧化提金项目 |
3 |
2.6 |
1000 |
|
小 计 |
89.6 |
78.3 |
57000 |
|
总 计 |
136.9 |
118.1 |
91490 |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
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推进技术改造,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抓住全市实施
第五章 基础设施
以提升基础设施网络化和现代化水平为重点,进一步加大重大项目的争取和建设力度,着力推进交通、电力、水利、信息网络建设,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畅通便捷、城乡共享的基础设施网络,夯实发展基础,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交通体系
着力扩大路网密度、优化网络结构、提升设施等级、提高交通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生态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现代综合交通网络。
——公路干线建设。积极配合西康铁路二线、山柞高速公路建设。以省道102、307和东红路、葛踩路、马小路、曹丰路、石七路、营两路县乡道升级改造为重点,形成境内等级较高的公路主体骨架。打通小岭、桃园沟岭等隧道,建设连接乾佑河和社川河的快捷通道,建成营丰路,贯通西蔡路、瓦凤路。所有通乡、村公路全部实现水泥或沥青路面,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的高等级公路网络,实现县域内部通道和对外交通干线网络化,形成四纵三横十路出境的县域公路干线网络。
——农村路网建设。加快境内干线公路网扩建改造、农村公路和城镇小道路建设,十二五期间,建设大中桥梁29座2391延米,特色产业路19条
——客货站点建设。加快二级客运站和货运站点建设,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流和物流的需求。全力配合西康铁路二线建设,积极争取关中—商洛—柞水中心城市的城际高速铁路客运、货运专线建设,新建乡镇客运(货运)站15个,村停靠点(招呼站)50个,完善交通运输体系。
二、电网建设
进一步完善电源布点,优化电网结构,不断提升供电能力,重点实施35kv松林变电站升压改造、330kv下梁变电站迁移和3个35KV变电站建设。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逐步完善农村电网改造覆盖面,重点保障县域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需求,基本解决农业生产设施用电问题。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管理规范的新型电源、电网,从根本上保障县城、小岭工业区、盘龙产业园等经济核心区和工业集中区用电需求,实现边远山区农民用电同网、同价。
三、水利设施
坚持节约优先、合理开发、优化配置的原则,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实施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城镇供水工程、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防洪保安工程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乾河流域生态水源涵养区保护、社川河、金井河标准化堤防等工程,建成社川河流域小岭至杏坪段和金井河流域丰北河至杏坪段土地整理项目。建立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和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强化农业和城乡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有效缓解水资源瓶颈制约,满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
四、信息网络
大力发展下一代互联网,推动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业务应用。加快干线光缆网络建设,积极采用光纤接入技术,大力发展用户宽带接入网。推进数字化区域建设,建成有线、地面和卫星三位一体的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全面推进数字电视业务发展。完善数字信息化网络体系,推进县乡两级政府和部门网络建设,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和水平。
专栏9
基础设施项目 |
交通体系。西康铁路二线、山柞高速公路、省道307改扩建、省道102改扩建、隧道工程、大中桥梁、县乡公路改造、特色产业公路改造、农村公路网络化建设、通村水泥路、通达工程、客运货运站场建设等项目,总投资85.84亿元。
电网建设。330kv下梁变电站迁移工程、35kv松林变升压改造工程、35kv红岩寺输变电工程、35kv曹坪变增容工程、35kv丰河输变电工程、调度自动化建设、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等项目,总投资9.29亿元。
水利设施。乾佑河上游水库建设、老庵寺水库除险加固、县城供水、农村安全饮水、乡镇供水、大沙栗沟水保监测实验站等项目,总投资3.04亿元。
信息网络。数字信息化建设、电信信息工程、移动信息工程、联通信息工程、广电信息工程、农业信息化等项目,总投资10.56亿元。 |
第六章 城镇建设
坚持市场推进和政府引导并重,把城镇建设作为聚合发展能量、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以县城为中心,以小城镇为支撑,逐步形成梯度分明、布局合理、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城镇化体系。加大城镇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城镇配套功能,提升城镇容量和品位,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城乡规划
围绕建设关天经济区三级城市、西安第二生活区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按照拉大框架、完善功能、突出特色、提升品位、重点突破的思路,高起点完成城市城镇建设规划,科学确定功能分区,优化经济区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完成老城区详控规划及旧城改造规划,修编新城区修建性详规,使4平方公里老城区和6.5平方公里新城区详细控制规划全覆盖。加快乡镇规划编制进度,提高城镇控制性详规覆盖率,以规划引领和推动城镇建设。到十二五末,城镇规划覆盖率达100%,城镇规划面积达到47平方公里。
二、城乡建设
——三级城市建设。按照建设关天经济区三级城市的目标和生态、人文、宜居的定位,继续实施扩城战略,大力推进城区段102省道改线工程,建设一批乾佑河沿线跨河桥梁,加快建设乾佑—下梁市级城乡统筹重点示范区,稳步推进新城建设和老城改造,不断拉大中心城市框架。快速推进南关综合开发和桃园小区、汇生源高层住宅、龙钢综合开发等房地产项目,持续扩充城市容量,努力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加快城市配套设施建设,2011年6月底前县城污水处理一期工程运营,2012年底前完成县城供水、集中供气等工程,2013年底前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投入使用。稳步推进休闲长廊南北延伸和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十二五末,城区建成面积达10平方公里,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街道硬化率、亮化率力争达到100%,人均公共绿化面积达
——小城镇建设。大力实施工业强镇和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设工程,加快营盘、凤凰两个省级重点镇建设,完成主要街路硬化、给排水、绿化、亮化、污水处理和垃圾填埋工程。抓好特色小城镇建设,加快小岭工业重镇、石瓮旅游名镇、红岩寺、曹坪和柴庄等商贸集镇以及丰北河高山探险等特色小城镇建设步伐。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和外来客商投资兴办房地产、物流、运输业,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商贸业和旅游业,繁荣城乡经济,进一步增强小城镇聚集人口、繁荣商贸、活跃文化的功能,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
——基础配套工程。逐步完善乡镇公共资源配置,不断增强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承载能力,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重点建设一批乡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住房保障和绿化、亮化、美化及休闲工程。十二五末,全面完成营盘、乾佑、凤凰、红岩寺、曹坪等重点集镇棚户区改造,建成廉租房1100套、经济适用房150套、公寓型流转房143套。主要集镇有居民休闲场所,主街道硬化率达100%,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70%以上,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以上。
三、城镇管理
加强城市规划和实施,巩固发展文明、卫生、园林县城创建成果,提高城市发展水平。创新城市建设投资机制,充分运用市场手段经营和管理城市,促进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向县城和重点镇聚集,加快中心城市村改居步伐,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努力实现人与城市的和谐发展。力争十二五末,城区人口达到5万人,乡镇集中区人口达到3.2万人,城镇化率达48%以上。
专栏10
城镇建设项目 |
三级城市建设。旧城改造、南关开发二期、城区段102省道改线、新城主街基础设施等项目,总投资5.9亿元。
小城镇建设。凤凰镇和营盘镇省级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红岩寺、石瓮、小岭、杏坪、曹坪等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3.3亿元。
基础配套工程。城区集中供气、城区贸易市场、住房保障、盘龙生态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小岭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总投资6.72亿元。 |
第七章 生态立县
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不断加快生态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一、循环经济
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为主线,以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科学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建立循环型企业、循环型工业园区和循环区域为重点,逐步形成企业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资源循环式利用、区域循环式开发的循环经济体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科技型、效益型、环保型并重的循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建设一区三基地提供有力支撑。
——循环企业。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不断培育壮大循环企业群体。以大西沟铁矿、陕西银矿、博隆矿业、华泰和金正公司等企业为重点,通过产品生态设计和清洁生产等措施,进行单个企业的循环工业试点,不断提高能源的梯级利用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水平,促使主要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或零排放。积极推动企业之间进行产业整合和物质能量的优化集成,延长产业链条,拓宽资源循环利用的行业和领域,着重推动柞水铁尾矿微晶玻璃、菱铁矿尾矿水泥、天长公司尾矿生产渗水砖、宝丰建材尾矿利用、小岭工业区水资源循环利用等项目建设,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益。十二五建成6个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循环园区。立足区域内资源、物质、能源利用现状,夯实基础设施,提高管理水平,优化工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重点抓好小岭工业区和盘龙生态产业园的升级改造,高起点完成两个园区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继续引进和吸纳低耗能、低排放、高效益的加工、科研类企业向园区聚集发展,大幅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带动效应,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集聚区,努力把两大工业园区建成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的产业集聚区乃至全市、全省和关天经济区循环经济重点园区和示范区。
——循环社会。在全社会树立资源节约型价值观、消费观,大力倡导有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消费方式。着力抓好生态乡镇、生态村、绿色企业等生态工程建设,形成城镇与农村之间、三次产业之间、生产与生活之间的良性循环,相互协调,逐步建立循环型社会。
二、生态建设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加强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秦岭生态屏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加快推进秦岭山地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高水源涵养能力。认真实施丹江口水源保护项目,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大林业五乱和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完成退耕还林10万亩,天然林保护306万亩。加强乾佑河流域生态水源涵养保护和社川河、金井河流域治理,治理流域面积350平方公里。严格落实生态矿区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措施,确保废弃物达标排放。对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和乾佑河流域重要水源地等实行强制保护,严格禁止各类违规开发活动。加快实施城市绿化、人居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绿色柞水。
三、环境保护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的方针,着力解决重点流域、重点区域水污染、工业区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着力实施重点行业和区域污染防治工程。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生活工业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禁止在资源保护区内勘查开发矿产资源。严格执行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努力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产品和设备,严格控制钢铁等行业的粉尘和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加强节能管理保障体系建设,强化目标考核。十二五期间,县城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城区和重点镇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的天数达到330天以上,SO2氨氧化物削减10%、COD氨氮削减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稳定控制在省市下达的控制指标之内。
四、灾害防治
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政府社会协同的基本要求,加强洪水、泥石流、滑坡体、地震、雷电、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防治。建立自然灾害易发区域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修订完善各种灾害应急预案,强化预案演练,加快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物资储备机制,加大应急物资储备,落实各级防灾救灾责任,提升全县救灾能力。加强自然灾害重点薄弱环节工程建设,重点加强泥石流、滑坡体等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加快对滑坡体村庄实施整体搬迁。加强对滑坡体植被的保护和修复,严格控制人为引发地质灾害隐患。严格建筑抗震设防设计标准,70%民居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城区能够抗御6级左右地震,最大限度降低地震灾害损失。
专栏11
生态保护项目 |
柞水县城镇污水处理厂、柞水县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厂、退耕还林二期工程、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小岭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创建等项目,总投资4.61亿元。 |
第八章 新农村建设
按照规划先行、分类指导、试点示范、基础突破、产业支撑的发展思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支持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农业基础设施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着力抓好流域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口粮田建设等工程,实施社川河流域小岭至杏坪段和金井河流域丰北河至杏坪段等土地整理项目,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十二五期间,新修加固堤防51.5千米,新修改造基本农田2.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0平方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万亩,基本农田总量保持在14.5万亩以上。
二、农业产业化
依托汇生源、金台、杏坪等农业示范园区,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种植和市场开拓能力,推动农业产业向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基础上,着力发展壮大药、果、畜、菜、烟、菌等特色产业,培育优势农产品,努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大核桃板栗科管力度,大力引进和培育果品包装加工项目,延长果业产业链。抓好绿色农产品开发,积极实施龙头带动和品牌战略,以一村一品示范村和推进村建设为重点,带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做精做优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注册和推介一批具有柞水特色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到十二五末,全县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5个、农业龙头企业5户,农副产品全面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
三、扶贫开发
按照政府统筹、资金捆绑、综合开发、整村推进的工作思路,多渠道增加扶贫投入,综合运用科技扶贫、产业扶贫、移民搬迁等手段,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重点村建设。争取财政扶贫资金2500万元,采取连片开发、整村推进的方式,建设扶贫重点村18个,使扶贫重点村水、电、路、视、讯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扶贫移民。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统一规划、分户实施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实施扶贫移民搬迁795户3374人,切实改善搬迁群众的生存环境。
——产业扶贫。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计划投入资金3.69亿元,扶持产业扶贫示范村25个,发展产业示范户5000户,扶持扶贫龙头企业项目10个,实现10000低收入人口稳定脱贫。
——科技扶贫。坚持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原则,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0万人次,实施雨露计划1500人。
——社会扶贫。争取省、市、县部门单位包村投入1500万元,动员有帮扶能力的国有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参与扶贫行动。
四、城乡一体化
围绕县城和中心镇村建设,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统筹规划城乡结合部、县城周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等,形成城乡互促共进机制。着力培育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吸纳人口多的中心镇和中心村,引导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创业。消除制约农民工市民化的体制性障碍,引导农民工向县城、中心镇和中心村集聚。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转化为城镇居民。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建立统一开放、相互衔接的社保体系,逐步将农民工纳入保障范围。力争十二五末,2万农村居民到城镇安居乐业。
五、农民增收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逐步建立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继续实施对农民的各项补贴政策,改革政府支农资金管理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向农业和农村投资。大力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流通服务和乡村旅游为主的二三产业,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力争优势产业收入占到农民家庭经济收入50%以上。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抓好新型农民务工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务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鼓励和引导农村富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力争年转移就业4万人。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探索农民家庭财产增值的有效形式,增加农民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以农民工工资拖欠、伤残赔付、劳动安全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为重点,加大行政执法检查力度,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到2015年,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年均增长16.8%。
专栏12
农业项目 |
农业基础项目。基本口粮田建设、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曹坪等五乡镇土地开发整理及土地占补平衡、中小河流治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治理项目二期、山洪灾害防治工程、灌溉工程等项目,总投资7.98亿元。
农业产业化项目。核桃深加工、山野菜加工、生猪屠宰加工、汇生源现代生态农业加工、新田地5000吨脱水果蔬生产线、特色农副产品综合深加工、特色农产品包装等项目,总投资6.4亿元。
扶贫开发项目。扶贫重点村建设、贫困户产业发展等项目,总投资5.09亿元。 |
第九章 项目带动
牢固树立项目决定发展、招商决定未来的理念,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第一抓手,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园区为载体,切实增强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力和支撑力。
一、项目储备
——加快项目策划包装。严格实行项目策划、筛选、论证、评估制度,依托资源优势,做深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实行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负责制和领导干部包抓制,建立项目责任部门考核、监督和奖励制度,提高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和质量。
——加大项目前期投入。建立项目前期费用预算制度,加大项目前期费用投入。十二五期间,县财政每年预算1000-1500万元经费,专项用于重大项目前期策划、筛选、论证和包装工作,确保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
——强化项目后续储备。十二五期间,围绕循环经济、优势产业、生物医药、环保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突出抓好大西沟铁矿矿钢一体化、尾矿综合利用、牛背梁二期开发、欧珂公司扩能等一批重大后续项目的前期工作,做到建设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确保重大项目有序衔接,投资长期稳定增长。
二、项目融资
——争取国家投资。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围绕工业经济、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民生改善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加强与上级投资主管部门的联系和衔接,全程抓好跟踪落实,积极争取中省资金支持,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加大招商引资。以国内500强企业和省内大企业、大集团为重点招商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提高招商引资水平,争取更多的项目到柞水发展。鼓励和引导东中部地区在我县共建产业园和设立综合性物流园区,积极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以寻求战略性合作伙伴为重点,加强签约项目跟踪落实,提高项目履约率,力争每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亿元以上。
——促进银企合作。加快完善金融信用评级体系,推动各商业银行与企业开展交流合作,扩大信贷规模。积极做好与省市融资平台的对接,争取更多的产业发展信贷资金。积极争取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尽快成立小额信贷公司。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入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城市建设、民生工程等领域,提高民间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例。依托优势企业组建规范的股份制公司,争取在拓宽合作领域、扩大授信规模上取得新突破。
三、项目建设
——举全县之力实施重大战略性项目。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优势产业、特色农业、基础设施、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保护及和谐社会建设8大类203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88.6亿元,其中十二五投资347.3亿元。重点实施以四个产业链为重点的工业项目、以五个干线隧道项目为重点的交通环线项目、以新老城区一体化为重点的城市配套设施项目、以两大医药企业上市为重点的医药扩能项目和以六大农业园区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项目,通过实施上述重大战略项目,力保我县的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柞水经济社会发展的面貌发生更为深刻的变化。
——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加强对项目工作的组织领导,把重大项目建设列入各级各部门重要议事日程,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联系包抓重大项目责任制,严格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层层夯实目标责任,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切实解决好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改善项目建设环境。认真贯彻《中华人民政府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和收费事项,建立依法行政、公开诚信、规范管理、高效服务的工作机制。以落实用地指标、完善审批手续、创优建设环境为重点,加大政务公开和治乱减负力度。畅通企业办事渠道,完善企业投诉、案件受理工作机制,把改善项目建设环境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对投资规模大、经济社会效益好的优势产业、骨干财源项目,实行政府挂牌保护。从严查处一批乱设卡、乱收费、乱摊派等严重影响项目建设和企业经营的违法违纪行为,切实为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强项目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管理部门联动机制,对重大项目建设实行全程跟踪监管,严格实行项目五制管理,依法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等工程管理制度,降低建设成本,确保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发挥建设效益。
第十章 改革开放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一、重点领域改革
1、经济领域改革。
——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和范围,打破行业垄断和各种隐性壁垒,消除制约民间投资的制度性障碍。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支持民营企业产品和服务进入政府采购目录。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引导民营企业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归属清楚、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促进规模扩张和结构优化,全面增强民营企业活力。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公司股份制改制,激活企业发展内在活力。
——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升值。健全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加大国有资产监管力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加快形成能够灵活反应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以及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机制。
——打破行业垄断。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大力推进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造,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推进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的多样化。
2、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教育改革。以推进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深化办学体制、投入保障机制等改革试点为主要内容,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一个目标(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四大体系(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八大支撑(完善医药卫生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体制机制,加强科技与人才、信息、法制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文化体制改革。紧紧抓住重塑市场主体这一关键环节,全面完成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体制改革任务。大力推行文化行业调整重组,建立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系,创新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3、农村改革。
——土地经营权流转。继续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遵循自愿、有偿的原则,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深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农村住房和宅基地制度改革,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就业和生活保障机制。
——综合改革。巩固农村税费制度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各类地方金融组织,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切实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保障。不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制约农民工市民化的体制性障碍。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建立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流通体制,确保粮食安全。
4、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机构改革。按照政事、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职能统一的原则,深化大部门体制改革,在大部门体制框架内,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效能改革。稳步推进扩权强县和扩权强镇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大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减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效能。
——财税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形成覆盖政府所有收支、完整统一的公共预算体系。调整完善激励型财政机制,健全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边远高寒山区乡镇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建立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柞水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鼓励民间团体、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绩效考评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二、提升开放水平
——构建开放型区域。按照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思路,持续推进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实行对内对外开放并举,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型区域。主动加强与东部地区、关天经济区各县区的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坚持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着力抓好投资软环境建设,营造和优化政策环境、法制环境、体制环境、工作生活环境。树立诚信政府形象,依据优惠政策和承诺为投资者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努力创造宽松、和谐、良好的投资环境。
——逐步提升经济外向度。发挥我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扩大钼钒钛深加工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等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促进外贸增长。
第十一章 社会事业
坚持统筹协调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缩小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差别,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一、教育事业
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以创建省级教育强县为目标,科学配置和使用教育资源,推进教育资源整合,改善办学条件,稳步提高全县教育质量。进一步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校安工程、蛋奶工程、素质教育工程、名师名校长工程。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加速形成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新格局。力争到2015年,全县3—6周岁学前两年幼儿入园率达95%以上,城乡基本普及两年学前教育;初中在校生辍学率控制在2%以下,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0%以上;加快县中基础设施后续建设,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全面提高高中教育教学水平,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达到25%以上,国家重点大学录取人数实现突破;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高标准改扩建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建成集职业教育培训、公共实训、农民工培训、再就业和继续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培训基地,为城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卫生医药
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提高整体卫生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补偿制度,不断扩大单病种和门诊慢性病报销范围,逐步提高补偿标准和农民报销比例,新型农村合疗参合率保持在96%以上。加大药品三统一推进力度,全县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确定的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将基本药物纳入医疗保险和新农合报销范围,降低医疗保险参保人基本药物的自付比例,有效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三、文化影视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进一步繁荣文化艺术事业,丰富文化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广播电视演播大厅、县剧团排练厅、文化图书大楼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实施文艺精品工程,重点在文学、戏曲、美术、书法等领域创作出一批在全市、全省具有重要影响的优秀作品。加快发展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坚持三贴近原则,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形式,不断提高广播电视传媒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建立完备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抓紧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广泛影响的全民健身工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四、人口计生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更加完善的人口发展综合治理机制、宏观调控体系、公共管理制度和社会服务网络。加快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改进计生管理与服务,落实兑现优先优惠政策,完善利益导向机制,积极落实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和农村部分实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以关爱女孩行动、婚育新风进万家、母亲健康工程等活动为载体,深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镇、村创建活动,规范乡村人口学校、活动室、服务室,巩固和扩大村民自治成果,加快形成新型婚育观念,促进优生优育,争创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加强企业计划生育工作,落实企业法人的计划生育责任制,保证各项政策措施在企业得到落实。落实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对生出 人口性别比的综合治理和流动人口六个一的管理措施,基本消除多胎出生和统计误差,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稳定低生育水平。十二五期间,全县人口出生率稳定在11‰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5‰以下,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保持在95%以上,逐步形成数量均衡增长、素质全面提升、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人口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格局。
五、其他各项事业
重视青年妇女工作,鼓励广大青年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争做新时代四有新人。鼓励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高度重视老龄残疾人事业发展,建立和完善老龄及残疾人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使广大老年人真正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使广大残疾人真正体会到全社会的关怀。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面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
专栏13
社会事业项目 |
教育体育。学前教育机构建设、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工程、中等职业教育建设、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盘龙生态产业园文化体育健身等项目,总投资3.93亿元。
卫生医药。县医院改扩建、中医院改扩建、卫生培训监督中心、医疗垃圾处理中心等项目,总投资2.53亿元。
文化广电。广播电视演播大厅、剧团排练厅、乡镇文化综合广场建设等项目,总投资1.33亿元。 |
第十二章 构建和谐
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完善三大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逐步实现社会均等,着力构建和谐柞水。
一、民生工程
以提高标准和扩大覆盖面为重点,加大财政投入,加快推进民生八大工程 建设。教育方面,重点实施中小学校舍标准化、人人技能项目,着力提高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水平;就业再就业方面,重点实施劳动力市场建设项目,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平台,缓解就业压力;公共卫生方面,重点实施基层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障方面,重点实施农村敬老院项目,着力解决农村五保人员集中供养问题;住房保障方面,重点实施廉租房、农村安居项目,着力解决困难群体住房难问题;农村基础设施方面,重点实施农村饮水、农村公路项目,着力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方面,重点实施基层文体综合建设项目,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重点实施城镇和农村社区建设项目,加强基层组织,完善基层公共服务。十二五期间,实施民生工程建设项目9个,总投资6.38亿元。
二、公共服务体系
——加快建设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按照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要求,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惠农工程,重点发展面向基层和农村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建立完备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农村基层体育设施建设,促进体育设施全面开放,重点发展全民健身运动。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覆盖全市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有序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完善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险的目标。继续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完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做好优抚安置工作。
——强化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建立政府行政功能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完善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灾害三级响应机制和应急救助管理体制。深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化重点生产领域安全防范,扎实推进尾矿库专项治理,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整体水平。加强社区及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三、扩大就业
建立健全促进就业的长效工作机制,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开发社区和公益性岗位,形成更多的就业增长点。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环境,激励全民创业、家庭创业、自主创业。加强就业培训服务,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人口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加强对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的就业指导和服务,重点解决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下大气力消除零就业家庭,使城乡居民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不断增加劳动收入,普遍增加家庭财产。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强化劳动保障监察,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长效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促进共同富裕。
专栏14
构建和谐项目 |
民生工程。移民工程、危房改造、沼气建设、乡镇敬老院、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等项目,总投资6.38亿元。
公共服务。农民科技培训中心、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基地、县公安局公安业务用房、行政拘留所工程、县公安局指挥调度中心、现役消防中队建设等项目,总投资1.17亿元。 |
四、社会管理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加强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和能力建设。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建立政府行政功能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完善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加大社会管理薄弱环节整治力度,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工作。深入推进平安柞水建设,强化社会治安防控和综合治理,加强政法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正确处理社会矛盾。以维护和发展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价值取向,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做好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妥善化解由各种利益冲突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完善重大项目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加强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及时处理征地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涉法涉诉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发生。整合加强基层政法、信访、维稳等力量,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平台,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五、民主与法治建设
——民主建设。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监督工作,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切实发挥基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完善城乡基层政权、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依法保障人民代表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搞好村务公开,建立健全民主议事制度,提高农村民主管理水平。
——法治建设。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大《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实施力度,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力争三年时间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目标。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活动,全面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形成人人守法的良好氛围,使法律成为维护权利、化解矛盾纠纷的首要选择。
六、精神文明建设
——文明风尚。加强思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突出抓好未成年人和高职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开展创建文明乡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等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全面加强农村民主法治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树立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积极开展科普教育,培养群众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思想风尚。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和五好家庭活动,引导村民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风尚。
——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强力推进警示训诫防线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廉政责任制,加强检查监督,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搞好重大典型案件警示教育。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查办违法违纪案件的力度。
第十三章 规划实施
本规划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具有法律效力,是指导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政府履行宏观调控、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要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集中全县力量,凝聚各方智慧,汇成强大合力,保障规划有效实施。
一、健全规划实施机制。《规划纲要》提出的预期性指标和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等任务,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来实现。各乡镇、各部门要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法制环境,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与政府战略意图相一致,实现经济运行与规划纲要确定的预期性目标基本一致。要围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加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统筹协调,注重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的衔接配合。要建立和完善规划实施的政策体系,制定和实施财政支持政策、税收和价格调节政策、产业发展促进政策以及科技、教育、人才保障政策。要充分发挥政府组织和协调作用,整合资源配置,有效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确保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二、加强规划协调管理。要科学编制实施好各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分领域、分阶段落实《规划纲要》确定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专项规划应成为总规划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特别要加强对约束性指标的衔接,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年度计划要逐年落实总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对约束性指标要设置年度目标。
三、完善考核监测体系。要将《规划纲要》实施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行政绩效考核机制。总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任务,要纳入各乡镇、各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特别是耕地保有量、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标,要分解到各部门和相关重点企业。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投资保障,集中一定的财力,加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要完善评估制度,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跟踪分析。规划主管部门要对约束性指标和主要预期性指标进行评估,对重点领域的突出问题适时开展专项评估,并向县政府提交规划实施年度进展情况报告,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在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由县政府组织开展全面评估,并将中期评估报告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审议。经中期评估需要对规划纲要进行修订时,要报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批准。
加快富民强县、建设全面小康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实现率先突破、构建和谐柞水是十二五时期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全县上下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开拓创新,砥砺奋进,顽强拼搏,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努力把柞水打造成为关天经济区最具活力的县域板块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