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1月6日在柞水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柞水县县长 崔孝栓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及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柞水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紧扣“调整结构、转型发展”主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抢抓机遇中厚植优势,在深化改革中破解难题,在应对挑战中逆势而进,实现了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和发展内涵的显著提升,较好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扭住经济发展不放松,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千方百计上项目、促投资、稳增长,县域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势头。2016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75亿元,是2011年的1.85倍,年均增长13.1%;固定资产投资112亿元,是2011年的3.78倍,年均增长30.5%;工业总产值181.3亿元,是2011年的3.68倍,年均增长29.8%;工业增加值41.2亿元,是2011年的2.26倍,年均增长17.7%;地方财政收入2.4亿元,是2011年的1.61倍,年均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亿元,是2011年的1.87倍,年均增长1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92元,是2011年的1.5倍,年均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37元,是2011年的1.86倍,年均增长13.2%。五年累计实施重点项目469个,完成投资371亿元,西康铁路二线建成运营,柞山高速公路全速推进,欧珂公司二期技改等一批管当前、利长远、蓄后劲的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柞水焕发出新的发展势能。
紧扣结构调整不懈怠,产业转型迈出新步伐。五年来,我们始终围绕提质增效推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千方百计转方式、调结构、兴产业,三次产业比优化到9:61:30。强力推进“四化同步”,启动建设了8个现代农业园区,西川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园晋升为秦岭南麓特色农业科技园,卉丰现代农业园被列为省级重点农业示范园,培育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03个,我县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柞水木耳”“柞水核桃”“柞水大红栗”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小岭工业区跻身省级重点工业集中区,启动了小岭现代工业产业园建设,累计引进入园企业75家,培育规模企业21 家,工业总量提前两年突破百亿大关。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创建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3个,举办了秦岭生态旅游节、全国新年登高健身大会、环秦岭公路自行车赛等活动,打造了牛背梁高山杜鹃花节等节庆旅游品牌,五年累计接待游客24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5亿元。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建成了县电子商务中心,农村淘宝、京东实现主要节点全覆盖,物流快递等新业态快速兴起,旅游三产成为新的经济发力点。
狠抓民生保障不动摇,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五年来,我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标,千方百计增投入、保基本、促均等,民生民本不断改善。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城乡教育差距不断缩小,完善30多所农村中小学配套设施,城区一小实现整体搬迁,新建幼儿园13所,县幼儿园迁建工程基本建成,全县幼儿入园率达99.5%以上,中考学业水平测试连续3年位居全市第一,课改和素质教育走在省市前列。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两馆一站”实现免费开放,柞水糍粑、杏坪皮纸等5个项目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室40个、文化大院20个、卫星数字农家书屋13个,安装户户通2万余户。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县中医院创建为“二级甲等中医院”,镇办卫生院均达到甲级标准,村卫生室全部达到省级规范化标准,国家卫生县城通过复审。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稳定脱贫3.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1年的46%下降到13.7%。民生条件持续改善,累计实施重点民生项目400个,建成陕南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小区65个,搬迁群众6752户2.5万人,完成棚户区改造588户,建设保障性住房5033套。创业型城市创建深入推进,转移农村劳动力25.24万人次,创收23.36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8%以内。“五大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农合参合率达100%,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统筹区域发展不停顿,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新型城镇化理念,千方百计强基础、拓功能、提品位,城区建成面积由2011年的5.8平方公里扩展到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44%提高到54%。中心县城建设成效显著,南关综合开发、湾潭子惠民小区、东昇公园、县体育场等重点项目全面建成,县二级客运站、城区供水、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投入运营,G211石镇至石瓮段“三改二”全线贯通,新老城区连为一体,县城功能不断完善。重点集镇建设亮点纷呈,小岭、营盘、曹坪等一批工业型、旅游型、商贸型特色集镇相继建成,凤凰、下梁晋升为国家级重点镇,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村庄建设特色鲜明,建成46个美丽乡村和26个新农村示范村,朱家湾村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称号,石瓮社区、营镇社区被评为秦岭美丽乡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东红路、下老路、色杏路、营丰路建成通车,S315小岭隧道快速推进,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636公里。小岭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丹治”二期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水利工程全面完成,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2%,光纤宽带入户率达80%,我县成为全省首个全光纤覆盖县城。生态建设扎实推进,退耕还林、天保工程和重点区域绿化等工程稳步实施,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2%,城乡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城区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二级天数均在330天以上。
实施创新驱动不止步,改革开放彰显新活力。五年来,我们始终把握“三去一降一补”的基本要求,千方百计抓改革、重创新、促开放,为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和镇村综合改革全面完成,精简乡镇4个、村41个,县级部门机构压缩15.4%。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不动产登记、农村土地确权登记等改革走在省市前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受到省上表彰。“放管服”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清理行政审批项目99项,承接省市下放行政审批事项83项,建立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4025项,行政检查双随机名录库基本建立,公车制度改革全面到位。商事制度改革纵深推进,市场活力全面激发,新增市场主体4583家,增速位居全市前列。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农村信用社成功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引进长安银行落户柞水,全县银行业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65.6亿元、20.7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1.9倍、1.5倍,年均分别增长14.5%、9.3%。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建成秦岭七药示范园等重大科技项目,累计申请专利492件,科技贡献率达46%,被科技部列入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开放合作取得新进展,累计签约重大项目99个,落实招商到位资金200多亿元,争取专项资金32亿元。
推进职能转变不松劲,治理水平得到新提升。五年来,我们始终把提升履职能力作为重要责任,千方百计转作风、强治理、优服务,建立了三级便民服务体系,推行为民代办制度,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平安建设持续深化,社会治安满意度达92%,连年排名省市前列。推行县级领导坐班接访、包抓信访案件等制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扎实有力。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加强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建设,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六五”普法深入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县、民主法治示范村、法治示范单位等创建成效明显。建成县消防安全科普教育基地,设立凤凰镇专职消防队,消防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应急处突能力日益增强,五年来未发生群体性事件和重特大刑事案件,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严格落实“八项规定”,扎实改进文风会风,全面实行网上协同办公,深入开展“公民代表走进县政府”“大学生暑期到政府机关见习”等活动。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议案2件、代表建议246件,政协委员提案408件,办结率、回访率达100%,满意率达98%。
同时,国土、审计、统计、民族、宗教、地震、气象、档案、人防、物价、慈善、邮政、地方志、供销社、国防动员、妇女儿童、红十字会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县域经济砥砺前行、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普得实惠的五年。我县城乡一体化发展、人均经济占有量、人均存贷量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在全市乃至陕南位居前列,全域旅游惠及人口越来越多,展示了新常态下的新作为。五年来,围绕“十大创建”,我们矢志不移、扎实苦干,先后获得了中国文化旅游名县、国家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影响中国活力休闲县、全国法治工作先进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和省级生态县、省级教育强县、省级旅游示范县、省级文化先进县、省级双拥模范县、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省级县城建设先进县、省级园林城市等国省荣誉,柞水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明显增强。
回顾五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重重困难,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向好的发展势头,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离不开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通力协作,离不开各行业、各单位的精诚团结、奋发进取,离不开全县人民的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柞水发展的各级领导、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各界人士及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成绩令人振奋,经验弥足珍贵。回首五年工作,我们深切感到,办好柞水的事情,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武装头脑,自觉把中省市决策部署与县情实际紧密结合,自觉维护县委权威、执行县委决定,把过去良好的工作方法和经验,融入到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之中,走柞水特色的发展之路;必须坚持稳健发展,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 科学应对风险和挑战,大力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战略,牢牢扭住项目建设“牛鼻子”,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保持中高速增长;必须坚持以民为本,深入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顺应人民期待,回应群众关切,全心全意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让广大群众生存有尊严、生计有保障、生活有盼头;必须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职能,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在创新发展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这“四个必须坚持”,是我们开启新征程、开创新局面的信心和底气,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迎难而进。
五年同舟共济,五年风雨兼程。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更需保持清醒头脑,认真审视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在环境约束和市场波动双重影响下,经济下行压力比预想的更加复杂严峻,钢铁行业“量价齐跌”,对整体经济影响持续加重,产业结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经济转型任重道远。二是基础条件相对薄弱。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民自主增收能力弱,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三是公共服务不够均衡。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方面工作与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有差距。四是要素保障还需加强。项目用地严重不足,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发展资金筹措艰难,稳增长、防风险的压力较大。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不断创新举措、克难攻坚,努力做好政府各项工作,绝不辜负全县人民的重托和厚望。
二、新一届政府的目标和重点任务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我县打赢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陕西,提出了“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为柞水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我县当前和未来发展的行动纲领。对标追赶超越的精神实质和发展内涵,我们要进一步厘清思路,准确把握当前面临的发展机遇、比较优势和风险挑战。抢拼机遇看柞水,我们正处在“三利并存”的黄金时期。国家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大力实施川陕革命老区振兴、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等规划,持续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有利于我们扩大开放,实现资本、市场和产业深度融合。省上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大力推动创新发展,加快自贸区建设,支持西商一体化,蕴含着巨大的政策红利,有利于我们争取项目资金、打赢脱贫攻坚战、补齐发展短板。市上坚持追赶超越、绿色发展,着力打造秦岭休闲之都、丝路产业新城,有利于促进改革红利、内需潜力和创新活力叠加释放。立足优势看柞水,我们正处在“三气交汇”的创业阶段。西康铁路和西柞高速开通后,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便利的区位优势,给我县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带动柞水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随着西渝高铁和柞山高速的相继建设,这种效应还将继续放大,为我们追赶超越聚集了“人气”。历经多年发展,我县长期处在高速增长的黄金期,县域经济实力逐步壮大,人民群众收入快速增长,为我们追赶超越增添了“底气”。在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实践教育的锤炼下,广大干群苦干实干的精气神进一步激发,全面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愿望日益强烈,为我们追赶超越鼓舞了“士气”。评估风险看柞水,我们正处在“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随着国家化解产能过剩政策的持续推进,产业配置不均衡,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受铁而困,新兴产业培育滞后,在市场价格波动影响下,我县进入了产业结构失衡的“反射期”。经历了过去的高速发展,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用地保障已成为后续发展中的最大制约,我县进入了土地供需的“制约期”。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领域的盲目开发,造成大量资源低效占用或闲置,再次开发成本居高不下,我县进入了整治无序开发的“阵痛期”。基于上述分析,今后五年,我们既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还并存着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应对的风险和挑战,只要我们聚焦目标,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善作善成,就一定能够夺取追赶超越的新胜利。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以调整结构、转型发展为主题,以绿色崛起、追赶超越为主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紧扣“三四五六”目标思路体系,深入推进产业绿色化、城镇景区化、田园景观化,接力打好精准脱贫、全域旅游、新型城镇、工业发展、特色农业“五个攻坚战”,着力打造“一厅四基地”,全面建成“三个柞水”,确保同步够格迈入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是:聚焦追赶超越和“三个柞水”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均高于省市平均水平,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9%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5%以上。三次产业比优化到6:53:41,生产总值、居民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较2011年实现“四个翻两番”,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绿色发展、财源建设、公共服务和改革创新实现“六个上水平”,县域经济综合排名在商洛争先晋位,在陕南、陕西继续前移,力争跻身陕西中上游水平。
瞄准县十八次党代会全面建成“三个柞水”总目标,把追赶超越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未来五年主要完成六大任务:
全面建成“三个柞水”,坚持以“经济强”为基础,着力打造一厅四基地。按照全域化思维、统筹化理念、品牌化策略,同步推进精品景区、精美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安沟、龙王沟、西川、小岭、凤凰、九间房六大板块开发。把生态旅游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深入实施旅游活县战略,启动旅游品位提升计划,推进“旅游+”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全面提高全域旅游发展水平,建成大秦岭终南山板块最具吸引力、美誉度最高的会客厅。围绕“中国制造2025”,实施工业“三年突围,五年振兴”计划,引导工矿企业向新型材料、电子信息等高新产业转型,打造百亿级增加值的产业园区,建成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实施医药“航母”打造计划,全力促进县域工业集中区二次创业,做大做强盘龙制药和欧珂药业,着力培育铭浩、康新等医药企业,确保医药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建成中国药业名县和现代医药生产基地。以特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为方向,大力发展核桃、板栗、菌药、蔬菜、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产品,培育特色品种,打造特色品牌,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龙头企业综合竞争力,建成秦岭山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把握产业发展新趋势,锁定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搭建新型产业发展平台,广泛引进现代材料、装备制造、高山风电等非能源产业项目,建成新兴产业孵化基地。经过五年不懈努力,使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建成结构合理、增速稳健、领跑全市第一方阵的经济区域,让柞水百姓生活得更加自豪、更有奔头。
全面建成“三个柞水”,坚持以“百姓富”为根本,着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认真落实“六个精准”要求,扎实推进“五个一批”措施,突出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把行业扶贫作为主要手段,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整合部门资金,集中打造西川脱贫攻坚主战场,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把全县80%贫困户捆绑到产业链上,确保到2018年末,实现贫困县摘帽、现行标准下3.1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大力推进移民搬迁,坚持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并举,重点抓好移民集中安置小区建设,完善交通、电力、通信、能源、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搬迁安置群众1万户3.1万人。以脱贫攻坚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通过项目资金集中投放、新村连片共建、产业聚集发展,促进村与村、镇与镇、流域与流域之间均衡发展。深入实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工程,落实15年免费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供给体系,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严格落实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残疾人救助等保障兜底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县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社会保障实现应保尽保。经过五年不懈努力,使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全面进步,建成设施完善、服务优质、城乡居民收入走在陕南前列的民生乐土,让柞水百姓生活得更加富裕、更有尊严。
全面建成“三个柞水”,坚持以“人居美”为中心,着力加快新型城镇化。按照“一轴三廊五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和“一主一副”的中心城区带状组团式空间形态,加快推进宜居城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实现生产空间高效集约、生活空间宜居舒适、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稳步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启动以“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智慧城市建设,延伸G211“三改二”快速干道连接线,推进“气化柞水”工程,完成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到2021年,县城人口超过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0%。坚持“产、城、人、文”四位一体,加快凤凰古镇保护与开发,实现风情小镇、旅游小镇、特色小镇融合发展,提升“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美誉度。加大北线各镇基础设施投入,挖掘民俗风情,培育主导产业,彰显地域文化,打造3-5个在全国和省市有影响的特色小镇。坚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发展要求,完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提炼“乡愁”文化,发展美丽经济。经过五年不懈努力,使城乡区域之间统筹协调、均衡发展,建成布局科学、特色鲜明、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魅力家园,让柞水百姓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信心。
全面建成“三个柞水”,坚持以“生态好”为支撑,着力唱响绿色主旋律。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认真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严格划定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全面落实环评和环保“三同时”制度,积极争取生态补偿,扎实推进生态建养,实施治污碧水、降尘护蓝、生态修复、农村清洁等工程。加大环境督察力度,统筹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开展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启动新一轮汉丹江流域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快两河水库、马耳峡水库建设,确保全县人民用水安全。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态植被恢复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大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开发相结合,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全力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培育生态产业,鼓励行业清洁生产,推进小岭工业区生态化改造,加快工矿废弃地综合利用,构筑立体化的生态环境体系。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和绿色交通物流工程,强化项目污染源头控制,确保单位GDP能耗降低1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明显下降,森林覆盖率达到75%,出境水质稳定达标,城区空气质量每年达到或好于二级天数保持在310天以上。经过五年不懈努力,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颐养福地,建成山清水秀、低碳环保、生态文明建设位居全省前列的天然氧吧,让柞水百姓生活得更加舒适、更有质量。
全面建成“三个柞水”,坚持以“活力足”为关键,着力跑出发展加速度。严格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深入推进经济体制、行政管理、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统筹推进教育、文化、卫生、农村产权、户籍制度、养老保险、农村综合等改革,扩大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旅游+”“互联网+”“体育+旅游”“绿色矿业+新材料”等新业态,以产业链耦合创新链、吸引资本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施开放战略,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沟通合作,加大功能、信息、物流等要素对接,利用绿色农产品、道地中药材、生态旅游等优势资源,主动接受西安辐射带动,加快融入大西安、大关中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积极承接西安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经过五年不懈努力,使改革开放的范围更广、层次更深,建成创新不止、商机涌动、活力无限的投资热土,让柞水百姓生活得更加自信、更有品位。
全面建成“三个柞水”,坚持以“法治严”为保障,着力筑牢赶超保护盾。以推进政府依法全面履职为核心,加快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全面落实简政放权、优化政务服务综合改革措施,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健全行政权力运行监督制约体系。创新社会治理,完善依法化解纠纷、依法治访、行政复议等工作机制,推进公正文明阳光执法。强化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拓宽法律救济渠道,探索推行法律“一站式”服务,为群众及时提供法律援助。扎实开展“七五”普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深入实施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在全社会树立自觉守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观念。积极开展民主法治创建活动,引导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信用信息共享应用,落实诚信优待嘉评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推进诚信文化、行业信用、地方信用和信用服务同步建设,打造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信用名片。经过五年不懈努力,使全体公民普遍信仰法律、践行法治,建成崇尚道德、敬畏法纪、弘扬契约精神的现代文明社会,让柞水百姓生活得更加和谐、更有保障。
三、2017年重点工作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履职首年,也是深入实施“十三五”规划、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度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一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和市县党代会精神,围绕全面建成“三个柞水”总目标,紧扣稳中求进发展总基调,突出调整结构、转型发展主线,以“三个一”为抓手,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产业做支撑,建好城镇树形象,改善民生补短板,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工业振兴、全域旅游、脱贫攻坚、特色小镇建设等重点工作,奋力推进追赶超越,确保各项工作在全省争先进,在全市创一流。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8%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主要污染物减排和节能减碳指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实施项目带动,增强追赶超越动能。严格落实供给侧改革措施,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三降一去一补”的重要抓手,以项目带投资,以项目调结构,以项目促发展。
加快项目建设。全年实施重点项目88个,总投资370亿元,年度完成投资138亿元,其中,市级重点项目17个,年度完成投资38亿元。扎实做好融方建材铁矿尾渣制砂、红岭石材开采加工等37个投资过亿元的重大项目建设,力促吉源谷中药保健品深加工、城南游客服务中心等53个项目年内建成投产投用。设立1000万元项目前期费,重点抓好高端石材、尾矿利用、钪矿采选、秦岭小镇、国道升级改造等35个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力争30%以上项目当年开工建设。
主动争资引资。紧扣基础设施、重大产业、民生工程等领域策划包装项目,加快引进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前景好的税源企业和项目,全年招商到位资金52亿元以上。瞄准国家政策导向、投资重点和产业发展方向,抢抓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机遇,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投资和专项基金、政府债券、政策性贷款支持,大力推广PPP模式,提高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年争取专项资金7.8亿元以上。
优化项目环境。完善“六个一”项目推进机制,严格落实重大项目领导包联和部门包抓责任,探索建立招商全链条服务框架,全力破解征地、拆迁、资金等难题,建立项目在线审批绿色通道,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争取农用地转用和国有建设用地指标3000亩,保障重大项目和重点民生工程用地需求。建立行政检查信用记录报告和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深入开展项目建设环境专项治理,依法严厉打击破坏项目建设行为,努力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
(二)振兴工业经济,激发追赶超越活力。大力实施工业振兴计划,坚持量质并举,强化科技支撑,引导矿产业转型、医药业做大,培植新型产业,力争全县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7%。
建强园区平台。积极推进小岭工业集中区扩容升级,加快现代工业产业园、园区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土地征用、收储和“七通一平”,建成标准化厂房3.9万平方米,力争全年新引进入园企业6家以上,实现产值150亿元。围绕县域工业集中区二次创业和打造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影视传媒、康体运动、农产加工、药浴药膳等特色产业,力争全年新引进入园企业2家以上,实现产值26亿元。
狠抓企业产销。全面落实工业稳增长措施,设立工业发展专项基金,采取“一对一”“点对点”等办法,加强跟踪服务,引导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推进产需有效衔接,促进大西沟矿业满负荷生产,帮扶智达、博隆井巷等公司复产达效。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产销对接会、专题推介会,落实地方重点工业品产销政策,鼓励本地企业、工程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本地产品,努力开拓市场、扩大需求、降低库存,力促主要工业品产销率保持在90%以上。积极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大力培育电商企业,鼓励传统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型业态。借助国家开通贫困县企业上市绿色通道,招引企业入驻柞水,推动盘龙、欧珂等医药企业借道上市。
提高工业质量。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兼并重组,引导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加快专利技术转化,依托现有产品上溯下延。抓好盘龙公司二期生产基地、尾矿回收重晶石、贝恒尾矿建材等循环产业项目建设,尽快启动新型建材、纳米材料、装备制造、磷酸盐系列产品等延链补链项目,精心培育功能互补、链条延伸、协作有序的产品体系。实施工业环境综合治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制度,加速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和产品,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循环发展、绿色发展。
(三)发展全域旅游,拓展追赶超越领域。瞄准“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紧扣“西安南花园,清肺度假地”建设主题,加快大秦岭旅游核心区建设,促进旅游产业休闲化、空间全域化和景区智能化,力争旅游接待人数达到67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以上。
打造精品景区。以建设牛背梁国家旅游度假区、溶洞国家地质公园、凤凰古镇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为重点,推行“精品景区引领,特色项目带动”的大旅游开发机制,加快建设古道岭综合开发、终南山寨旅游小镇、韩国民俗风情小镇及医养休闲中心等高端旅游项目,完成莫奈·云来谷生态度假村、终南小镇、四方山等涉游项目前期工作。突出营盘休闲乡村游、溶洞地质探险游、凤凰古镇风情游、终南隐士文化游,加强与东部华侨城、西部投资集团、荣禾、鲍家花园、中海通等企业集团的务实合作,大力发展沟域经济,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打造“二日游” “三日游”精品线路。
完善配套设施。认真研究和对接市场需求,推进“商、养、学、闲、情、奇”要素融合发展,着力完善旅游产业综合服务功能,实现旅游供求平衡。抓好牛背梁索道下站游客集散中心、水上乐园旅游产品开发、县域工业集中区汽车营地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健全景区电子检票、视频监控、电子导游等服务网络,打造阳坡院子、终南山寨、花锦园等一批高端民宿、休闲农庄、家庭旅馆,实现旅游全要素、多环节增值。
创新营销管理。实行景区景点、宾馆饭店、农家乐、娱乐场所标准化管理,开展旅游市场整治,规范旅游秩序。加快牛背梁5A级和凤凰古镇、九天山、秦楚古道等4A级景区创建,力争牛背梁省级旅游度假区获得命名,朱家湾、营镇社区创建成3A级景区。大力拓展旅游营销渠道,加强与国内高端营销团队、省内外旅行社、新媒体、知名电商合作,丰富旅游微信、微博等自媒体营销形式,加大户外广告宣传力度,完善团体旅游优惠政策,吸引广大游客组团来柞旅游。
(四)奋力脱贫攻坚,补齐追赶超越短板。紧盯2018年全面脱贫摘帽目标,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加快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推进农村供给侧改革,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力争农业总产值达到14亿元,全年20个村脱贫摘帽、3326户1.07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广“三带一创”产业精准脱贫模式,以打造西川脱贫攻坚主战场为重点,同步推进卉丰、天书山等农业园区建设,扶持壮大农贸实业、老作坊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动涉农企业与贫困村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因村制宜实施一批生态保护、乡村旅游、光伏发电、农村电商等产业脱贫项目。推进特色山地农产开发,加快千万只生态鸡示范县、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建设,培育菜、果、花、烟、药、菌等富民产业基地6万亩,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0个,实施核桃板栗良种建园8000亩、科管30万亩,强化“三品一标”认证,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
夯实脱贫基础。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抓好柞山高速、小岭隧道、凤凰镇过境路、牛袁路、乾云路、天平山公路等交通项目实施,加快建设马耳峡水库,新建加固乾佑河、金井河、社川河堤防10.96公里,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6400亩。继续推进国开行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启动6个新农村和6个推进村建设,新建4G通讯基站104处,建成宽带光纤入户点1.7万处,着力完善基础设施。
落实惠民政策。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依托“阳光工程” “雨露计划”等培训载体,大力实施“一户一技能”工程,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落实金融扶持政策,设立5000万元贷款担保基金,着力破解“贷款难”“难贷款”问题,引导金融机构提高“产业贷”“农户贷”额度,从根本上解决产业发展资金难题。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搭建产权交易和贷款抵押平台,扎实推进金融扶贫“三保”政策,提高贫困群众受益面。加大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力度,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医疗优惠政策,做好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落实免费教育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失学。
(五)坚持城乡统筹,筑牢追赶超越支撑。坚持以秦岭最美会客厅建设为抓手,以新老城区一体化规划为引领,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拓宽城市空间,创优人居环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完善县城功能。围绕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投资24.79亿元,启动县城中心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拆迁及部分安置房主体;新建石镇、马房子河、职中3座景观大桥,抓好西新街改造、盘龙园区入口道路、南关立体停车场、东昇公园环线等项目,加快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县城建筑垃圾处理厂建设。统筹实施滨河长廊美化、城区绿化亮化提升、下梁新城环境改善等工程,开展县城高速路出口环境整治,增强发展支撑和人口吸纳能力。
建设特色小镇。按照“特色产业+文化+旅游”的模式,紧扣“规划理念新、产业定位准、文化挖掘深、小镇环境美”的要求,修编完善各镇控制性详规和专项规划,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小镇,完成凤凰古镇西门户区、后湾仿古街及水旱码头等工程,加快营盘孝义厅遗址修复等项目进度,推进石瓮污水处理、西川污水并网,建设西川综合广场,加大曹坪、瓦房口、红岩寺等北线特色小镇建设投入,推进区域均衡发展。按照“五美”要求,突出资源优势、文化习俗、地域特色,新启动马家台、中庙、北河等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实现“一村一韵、一户一景”。
保护生态环境。围绕“中国天然氧吧”和省级水生态文明试点县创建,积极争取秦岭生态保护专项资金,大力实施生态建养工程,统筹抓好新一轮退耕还林、天保二期和重点区域绿化,狠抓饮用水源区、水土保持区保护和工矿废弃地裸露山体植被恢复。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小型农田水利等工程建设,全年绿化造林5万亩、义务植树60万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2平方公里。强力推进生态、大气、水、土壤等环境突出问题整治,严格规范河道采砂,严厉打击“四乱”行为。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清洁城镇创建,努力实现公共场所清洁化。
(六)繁荣各项事业,彰显追赶超越优势。以重点创建为引领,统筹发展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着力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提升科教水平。围绕创建省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县、省级素质教育示范县和省级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柞水中学宿舍楼、职中技能实训基地、幼儿园迁建等教育重点工程建设,完成9所学校薄改工程,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实施中小学生减负工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各阶段教育质量。加快国家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示范县建设,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建成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力争年申报专利150项以上。
发展文体事业。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和保护力度,改造提升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个,新建文化广场6个,打造一批在省市有影响的特色文艺精品。继续做好农村公益数字电影放映,提高县影剧院、艺术中心等设施使用效率,建成柞水印象影视传媒中心,培育文化市场主体。狠抓网吧、游戏厅等文化市场监管,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营造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启动营盘绿色旅游体育小镇建设,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办好陕西省第三届滑雪大会,积极组队参加商洛市第四届运动会,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做优健康服务。加快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健康县城示范县创建,做好国家卫生县城第三轮迎验,持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成县中医院迁建,加快县医院住院楼建设,建成县域卫生计生信息平台及远程会诊系统,巩固药品“三统一”成果,做好疾病差别化报销政策调整。健全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与民政救助无缝对接,扩大异地结算范围,最大限度减轻群众看病负担。整合县妇幼保健院与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全面落实计生奖励优惠政策,实施孕产妇系统保健免费服务项目,政策外多孩率控制在3‰以内。落实食品市场准入和经营自律制度,强化执法监管,切实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七)改善民生民本,释放追赶超越红利。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全面落实兜底政策,不断健全保障体系,着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办好民生实事。围绕保障改善民生,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投资8亿元,搬迁安置群众9285人;二是投资2.2亿元,建设天鸣山老年公寓和县老年公寓;三是投资6000万元,实现城区1万户居民集中供气;四是投资6800万元,完成1200户危房改造和9个小区配套设施建设;五是投资6700万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00公里;六是投资2900万元,改造建设电力线路180千米;七是投资2500万元,建成惠及4.7万人的人畜饮水工程15处;八是投资1100万元,新修改造桥梁14座;九是投入3800万元,城乡低保标准每人每年新增180元至552元;十是投入600万元,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难题。
提升社保水平。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保合一,继续提升基本医保筹资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统筹区域政策范围内住院医药费用报销比例。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健全重特大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完善社会保险、城乡低保、减灾救灾、养老敬老和扶残助残等保障体系,注重农村“三留守”等弱势群体帮扶。建立商业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补助联动机制,深入实施一元民生保险、农房保险、小额人身保险,构建多层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双拥工作力度,实施红岩革命烈士陵园扩建项目,建设烈士纪念馆及配套设施,建成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促进创业就业。扎实推进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和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加快家福乐、汇生源、越影工贸等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鼓励返乡农民工领办各类三产、农业、小微企业,带动千家万户创业就业。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政策,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强化职业培训,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力争年内城镇新增就业221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35人,困难人员就业236人。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完成劳动力转移就业4.8万人次以上,创经济收入5.1亿元以上。
(八)创新社会治理,强化追赶超越保障。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巩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努力构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强化安全生产。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完善安全风险评估与论证机制,推行安全生产信用公告制度,建立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隐患台账,加大隐患排查和治理,实行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开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认证,建立常态化、规范化隐患排查机制,提升安全工作水平。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肃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加强安全防范和应急管理,加快应急信息化步伐,全面提高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优化群众工作。统筹运用诉讼、仲裁和调解手段,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引导群众依法合理反映问题,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扎实开展“法治信访建设年”活动,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完善“信、访、网、电”四位一体信访诉求平台,提高领导干部坐班接访、带案下访和包案化解效率,确保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深入推进“七五”普法,持续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严格实行诉访分离,加大对越级非访、无理缠访、恶意闹访、组织集访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着力打造“法治信访” “阳光信访”“责任信访”。
维护社会稳定。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宗教活动场所监管,做好社区矫正和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有效防范和依法惩治违法犯罪行为。强化流动人口、特殊群体服务管理,建立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切实增强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扎实抓好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排查治理,持续加强反恐应急处置,深入推进禁毒工作,全面提升群众的安全感。
四、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繁重艰巨的发展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更加注重自身建设,着力提升执行能力、服务水平和治理效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始终把依法行政作为基准线,建设法治政府。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动态调整“五张清单”,大力推进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保障有力的依法行政体制。推动行政机关法律顾问全覆盖,完善“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机制,强化公务行为终身负责和责任倒查机制,严肃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坚持公正文明执法,扎实推进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行政裁量权规范、行政执法信息公示等工作,促进行政执法全程阳光运行。
始终把提升效率放在第一位,建设高效政府。巩固“抓转促”专项整治成果,加强目标管理,建立领导包抓、时限倒排、责任量化、考核奖惩、效能问责等工作机制,严格执行“立项交办、限时承办、跟进督办、通报催办、问责查办”督查办法,推进重点工作清单式管理,保障政令畅通,提高政务效能。大力精简会议,着力改进文风,给基层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落实。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加大治庸治懒力度,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问题,激励实干,杜绝空谈,切实提高行政效能,不断增强执行力,提高战斗力。
始终把责任担当贯穿全过程,建设务实政府。巩固拓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坚持问题导向,切实转作风、优服务、办实事,最大限度维护好群众利益。深入开展育财强税行动,不断壮大骨干财源,积极发展群体财源,努力培育后续财源,着力强化税源征管,加快化解政府性债务,减轻镇办政府债务压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优化公共服务,建成县政务服务中心,实现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联网运行。落实“三项机制”,强化责任担当,着力为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松绑,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创新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围绕群众关心、基层关注的热点难点,推出便民利民服务措施,推动工作重心下移,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使政府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最前面,建设廉洁政府。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执行《准则》《条例》,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切实厉行节约,严控“三公经费”支出,认真落实政府预算、采购等制度,将有限的财力更多地用在发展上,用在群众最需解决的实事上。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着力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洁建设,加强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管,切实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形象。
各位代表,蓝图已经绘就,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奋力追赶超越,决胜全面小康,为早日建成“三个柞水”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九大献礼!